凹透鏡是什麼?快速精確解答
凹透鏡,又常被稱為「發散透鏡」,是一種中間較薄、邊緣較厚的透明光學元件。當平行光線通過凹透鏡時,會被折射而向外發散,彷彿來自同一個焦點發出。因此,凹透鏡的主要特徵在於其「發散」的能力。在台灣生活中,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凹透鏡,往往是在學校自然課堂,或是在驗光配眼鏡時,驗光師會提到這種鏡片。
本篇文章將以台灣民眾的視角,深入淺出地介紹凹透鏡的原理、特性、應用領域、選購小撇步及常見疑問,並結合最新的專業研究與實際體驗,全面解答你對凹透鏡的所有疑問,讓你再也不會對這個主題感到霧煞煞!
什麼情況下需要凹透鏡?真實生活案例
假如你家中有近視的小朋友,去眼鏡行配眼鏡時,驗光師一定會和你提到「負度數」鏡片,也就是我們說的凹透鏡。台灣眼鏡市場根據健保署統計,國小學童近視率超過五成,幾乎所有近視鏡片都離不開凹透鏡的應用。除此之外,許多科學實驗、光學儀器、甚至是一些特殊攝影鏡頭,也都靠凹透鏡來達到特定的效果。
凹透鏡的光學原理剖析
凹透鏡的結構與光線折射
凹透鏡的結構是什麼?簡單來說,就是「中央薄,邊緣厚」。當平行光線通過凹透鏡時,因為折射定律,光線會向外發散,看起來像是從一個虛擬的焦點發出。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說明:
光線經過凹透鏡 | 結果 |
---|---|
平行主軸進入 | 經過鏡片後,向外發散 |
焦點延長線進入 | 經鏡片後平行主軸離開 |
這個「發散」的特性,是凹透鏡最重要的光學行為。它和凸透鏡(會讓光線聚焦)正好相反。
凹透鏡的公式與計算
凹透鏡的成像公式和凸透鏡一樣,都是:
1/f = 1/u + 1/v
- f:鏡片焦距(對凹透鏡來說,焦距是負值)
- u:物距(物體到鏡片的距離)
- v:像距(成像到鏡片的距離)
重點:凹透鏡只能產生虛像,影像縮小且正立。
凹透鏡的主要特性總整理
讓我們用簡單清單,直接歸納凹透鏡的重點特性:
- 形狀:中間薄、邊緣厚
- 焦距:負值
- 主要作用:讓平行光線發散
- 成像性質:只能產生縮小、正立的虛像
- 常見用途:近視眼鏡、光學儀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