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曾經在電費帳單寄來的那一瞬間,心裡咕噥:「到底哪種發電方式最省錢?」當電價一年比一年高、能源政策又時常成為社會熱議話題,許多台灣家庭與小企業都很關心發電成本比較的真相。這篇文章就要帶你一次弄懂台灣各種電力來源的發電成本,讓你不再霧煞煞,更能用自己的判斷選擇最適合台灣的能源方案。
快速解答:台灣主要發電方式成本比較
台灣目前主要的發電方式有燃煤、燃氣、核能、再生能源(太陽能、風力、水力等)。根據台電與能源局公開數據,以2023年底統計,發電成本從低到高大致排序如下:
- 核能發電
- 燃煤發電
- 燃氣發電
- 再生能源(太陽能、風力)
下面這張表格,直接帶你快速掌握各種發電方式的平均成本(新台幣元/度,2023年資料,僅供參考):
發電方式 | 發電成本(元/度) | 主要優缺點 | 佔台灣總發電比例(%) |
---|---|---|---|
核能 | 約 1.8 | 穩定、低碳,安全爭議 | 約 9 |
燃煤 | 約 2.3 | 穩定,碳排高,受國際燃料價影響 | 約 30 |
燃氣 | 約 3.2 | 碳排較低,成本波動大 | 約 39 |
太陽能 | 約 4.5~5.1 | 低碳、不穩定、用地需求高 | 約 7 |
風力 | 約 3.5~4.0 | 低碳、不穩定、需地理條件 | 約 2.5 |
水力 | 約 2.5 | 穩定,受限於台灣地形 | 約 1.2 |
資料來源:台電公司「111年營業報告書」、經濟部能源局公開統計。
參考網址:台電公司官方網站、能源局再生能源資訊網
深度剖析:發電成本怎麼算?有哪些影響因素?
許多人以為發電成本只看「蓋一座電廠要多少錢」,其實不然。發電成本包含以下幾個重要構成:
- 建廠成本(資本支出)
蓋電廠、購買發電設備的初始投資,通常會分攤至20~40年不等的壽命期。 - 燃料成本
像燃煤、燃氣、核能這類「熱機型」電廠,每發一度電都要消耗燃料,價格波動相當大。 - 運轉維護費用
包含人事、水電、維修、備品等日常開銷。 - 排放與環保成本
特別針對燃煤、燃氣,要裝設環保設備、支付碳稅或空污費。 - 除役與廢棄處理費用
例如核電廠的燃料棒處理、太陽能板回收、風機拆卸等。
詳細步驟:計算一度電的完整發電成本
攤提資本支出:
計算整座電廠的建設費用,依照設備壽命(如30年)平均到每一年,再攤分到每度電。累計燃料與運轉費用:
檢視每年所需購買的燃料、員工薪資、維修保養等支出。加計環保及政策費用:
包括碳稅、空污費、